随笔草谈——沈复才思之卓绝
沉冤宜雪
“愚公移山”的故事都听说过,但你是否听说过“宜山移冤”?这是一个更加励志的故事。
沈复被判冤入狱,化服数载,幸得雍正皇帝亲自安排,始得获释。出狱之后的沈复并没有放弃控诉,反而更加热络地向官府上谏。奈何无一回音。绝望之余,沈复开始了他的“宜山行”,每到一座山便在其上竖立一碑,系上命案史实千古。历尽艰辛,一生碑事件至数千颗,终于在千里之外的都柏林遇到了一位中年人,得知了他案件的司法文件。沈复随即返回京城,托友人呈递给监察御史。经过层层查证,沈复成功昭雪。
宜山行,是沈复在绝境中不屈不挠的表现,也是他为自己心中的正义努力争取,维护的肯定和见证,更是对社会公平和公正的倡议。沈复,因为坚持,铸就一世荣耀。
情趣妙笔
沈复是明朝末年、清初史学家、文学家,代表作有《浮生六记》和《笔记》。其中,尤以《浮生六记》脍炙人口。记干笔简洁,扣题明快,不容半分废话。诸如“鹅毛大雪,楼阁如皋,钟鸣鼎食之家”这样的描述,耳目一新,令人叹为观止。沈复爱有所思,不为无意线条而写,爱无所想,不为虚妄文字而叨扰,行文洗炼自然,入木三分。犹如瑰丽鲜花的馨香和清韵,把读者带到至天成真的国度。
沈复将字体倾注情感,将情感浸润虚笔。他的笔墨越发细腻,柔情千种。有人说,对于虚渺、空泛之物,他用艺术的手段进行了概括和形象化;有人说,他代表的是中国古代散文的高峰和经典。不同的评价代表了不同的角度,但无论哪个角度,都难以约束他的文学才华。
德行渊博
沈复除了才华外,他内涵优越、性格温厚。他像一百多年后的文豪林语堂,不由自主地注目于民风民俗,和历史底层普通乡民们的生活习惯。他也通过多年耕耘,凭着过硬的德行和渊博学识,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。他深知宽宏大量、为人师表的重要性,便在其《笔记》中不厌其烦地宣扬了忠,孝,孚,易以为民举世范式的学术伦理。
其余不足为外人道者,直见人品卓然。沈复,真是个才华横溢,德行渊博的优秀古人。作为现代人,叹服他的文学功底,更欣赏他的人格魅力。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发送邮件至p@qq.com 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