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 首页 > 生活日常 > 寒衣调长安忆青衫隐(冬至到,棉衣暖)

寒衣调长安忆青衫隐(冬至到,棉衣暖)

冬至到,棉衣暖

我在冬天时,总是忍不住想起长安的雪景。公元9世纪的长安,作为当时的世界之都,大有文章可写。可是我今天想写的不是它的辉煌,而是它的寒冷以及人们为了御寒所穿的衣服。

长安的冬天

长安的冬天很冷,虽然没有北京那么刺骨的冷,也没有南方那么潮湿的冷。但是,夜晚的冷还是让人难以忘怀。长安的冬季总体气温在-1℃到10℃之间,虽说比不上在东北吹风吹雪,但是那种冷还是让人全身颤抖。

御寒的方法

同样的,长安人也有御寒的方法。香火味醇的大祠堂,温泉池,还有加紧码头的商业河流等,都是当时的长安人御寒的方法。但是,最为重要的还是服装的选择。穿得暖,过得好。

寒衣调长安忆青衫隐(冬至到,棉衣暖)

寒衣调——长安忆青衫隐

文人习惯称冬衣为寒衣,历朝历代对寒衣有过多种命名,比较有名的有“寒衣”、“洞冥衣”、“暖袍”等。我比较喜欢的是唐代的“寒衣调”。唐代有首诗:“百辟献赋瑞不穷,淮南学士制青衫。菱芡初传汉家苑,寒水共处阴山寒。”这首诗说的是一位学士为了御寒而穿青衫。长安虽然没有淮南那么寒冷,但是青衫流行的风气还是一直流传下来了。

寒衣,从字面上看就知道是指为了御寒所穿的衣物。唐代的寒衣,款式简洁大方,往往以黑、白、灰为主色调,主次搭配合理。唐代的女性寒衣,也是比较保守的,款式一般以长袍为主,再搭配大衣或船形袖的开衫。材质上,羽绒、羊毛、面料都受到唐代人们的偏爱。材料很重要,使用新开紗子等高级材质,特别是御风、透气两重要功能的选择。传统文化修养高涨的唐代人还会选用,云纱、青缎、缟、纱、流纹,雪花如莹的窄条绉。

寒衣调长安忆青衫隐(冬至到,棉衣暖)

无论是唐代还是现在,保暖御寒是人类所追求的共同目标,寒衣也不只是单纯的物质需求,更是历史文化的积淀和传承。寒衣调,即是表述出这种文化传承和真正良好的审美的方式所在。

寒衣调长安忆青衫隐(冬至到,棉衣暖)

回首唐代的长安,那些喜欢穿青衫的人恐怕也已经化为了历史的尘埃。但是对于我们来说,每当冬至来临,穿上那温暖的棉衣,依旧可以勾起我们对唐代文化的向往和对历史文化的尊重。
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发送邮件至p@qq.com 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

联系我们

工作日:10:00-18:30,节假日休息